我与农村大众报|农业“智囊”读报“充电”

小刘

在曲阜市息陬镇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翟建强忙碌的身影。作为镇上的农技服务人员,只要农民来电求助,他就往地里跑,一个星期至少四五回。“上午一两趟,下午两三趟都很正常,反正没有定点的时候。”4月1日,记者见到翟建强时,他刚结束对北元疃村芹菜种植户的现场指导,裤脚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

我与农村大众报|农业“智囊”读报“充电”
(图侵删)

“芹菜长得咋样啊?”“不孬!”这样的对话,是翟建强30年农技服务生涯的日常。1994年从莱阳农学院(现青岛农业大学)蔬菜专业毕业后,这位农家子弟便扎根息陬镇,用专业知识与赤子情怀浇灌着这片土地。

“刚毕业时,满肚子专业术语却讲不出老乡能明白的‘庄稼话’,急得我整宿睡不着。”翟建强回忆道。彼时农技站订阅的《农村大众》,给了他启示。报纸上的“嫁接技术三步走”“棚温调控顺口溜”,就像把大学教材翻译成了乡土课堂的教案。“简单明了,拿着这个给老百姓一说就明白!”

自那开始,每天晚饭后,倒一杯清茶,坐在书桌前,翻一翻《农村大众》成了翟建强的日常。一份份报纸承载着最新的农业资讯、种植技术和行业动态,对他而言,这些都是“知识宝库”。看到好的技术介绍,翟建强就剪下来,整理成册。“那时候只有报纸,我就做剪报,现在手机报和咱的客户端也很方便啊,我在地里掏出手机也能查查。”翟建强说。

这份创刊于1950年的报纸,不仅成为他专业成长的“第二课堂”,更在关键时刻破解难题。1996年冷家庄村种植的芸豆遭遇病虫害,传统防治方法效果不佳,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他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新型生物防治技术的报道。按照报纸上的方法尝试后,顺利解决了病虫害问题。

“您瞅这报纸上登的新品种,咱这儿的土壤能伺候不?”在翟建强的记忆里,类似的问题30年里从未间断。每当村民揣着《农村大众》来问询,他便启动一套严谨流程:先看属于哪个地区,然后联系当地专家和报社编辑咨询技术细节,再带着老乡进行小范围试验种植,如果作物适应再推广。

为了让更多村民受益,他还将从报纸上学到的知识整理成通俗易懂的资料,定期举办种植技术讲座。在田间地头,他结合实际案例,向村民传授科学种植方法,解答各种问题。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种植户逐渐养成了关注农业信息的习惯,科学种植氛围日益浓厚。“翟老师讲技术就像唠家常,报纸上的案例配上地里的实操,想不明白都难!”西夏侯村的种植大户孔凡武感慨。

如今,息陬镇农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需求,还畅销周边地区。翟建强凭借不断学习的精神,成为乡村农业发展的“智囊”。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在信息时代,农业报纸依然是农业从业者提升技能、推动产业发展的有力帮手。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向雨瑶 通讯员 曹楠 朱利民)

博鳌亚洲论坛|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中国助力全球共同繁荣

全部阴性!安徽六安二轮核酸检测结果出炉

山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省教育厅一行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开展“党旗引领护明眸,医教协同筑防线”近视防控主题党日活动

《蛟龙行动》大年初一公映 全片IMAX特制拍摄呈现未来深海之战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施行 未成年人上网受哪些保护?

12月LPR报价保持不变 业内:预计明年央行将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息

捞舆|彻查油罐车混装,“公开的秘密”须公开解决

1月4日起,K75路、T21路恢复原路段运行

港股开盘|恒指涨0.35% 哔哩哔哩跌超9%

A股股票回购一览|38家公司披露回购进展

山东公布35家省属医疗机构名单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我国有望成为第一个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

我与农村大众报|农业“智囊”读报“充电”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勃发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