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进入杨柳飞絮高发期。4月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今年,本市又有一批“黑科技”投入使用,如能把飞絮“粘”在树上的凝絮剂、能像吸尘器一样拎在手上的“飞絮吸收机”,借助创新研发的新产品,助力杨柳飞絮防治。
上午,北青报记者来到景泰桥西南角,高大的杨树分布在二环辅路上。只见一台高压喷水车缓缓驶来,瞄准树冠进行喷雾冲刷。“今年我们喷洒的不只是水,里面还融入了稀释后的凝絮剂。”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介绍说,凝絮剂附着在树冠上,能使杨柳絮在树上粘结、收缩,失去飞行能力,进而减少飞絮危害,起到物理防治效果。同时,凝絮剂为无毒无害、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有机物,经过雨水和光照会自然降解。
今年首次亮相的还有杨柳飞絮吸收机,这是科研人员研发的一种只吸取飞絮而不吸取其他物质的小型机器。绿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敏介绍说,这台长约两米、重约两公斤的手提设备,可快速吸走落地的杨柳絮,特别适合在加油站、汽车维修站等场景使用。“我们经过两年的反复试验,调整风量、风压等参数,使其只能吸收杨柳飞絮,而不会吸入其他杂物。”北青报记者看到,在杨柳飞絮吸收机的末端套着一个红色网兜,不一会儿,网兜里就装满了杨絮,掂起来轻飘飘的。
据介绍,杨柳飞絮吸收机可根据不同场景、不同需求,配置不同重量的锂电池,也可配备重量为6公斤、能连续工作30个小时的背负式锂电池包。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揭榜挂帅”课题团队和北京市科技计划有关团队,正在研发杨柳飞絮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场景式应用。该项目以不同防治场景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多种前沿技术进行一体化集成,构建适用于核心区、公园、学校及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区的应用场景,形成“源头控制、过程干预、末端治理”的完整链条,为杨柳飞絮治理提供灵活适配的解决方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倪家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华福证券给予天坛生物买入评级,血制品行业龙头,层析静丙有望放量
一大早卖完!杭州人馋的那一口鲜回归!老板:电话都被打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