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于国鹏
“到人民中去”2019山东文艺界5·23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暨第二届农民戏剧展演月启动仪式,5月22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国家试点潍坊寿光市举行。
这次活动是在中国文联和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大力支持下,由山东省文联主办,省剧协、潍坊市文联、寿光市委市政府承办的。一场名为“我和我的祖国”的精彩演出,为全省文艺志愿服务吹响了新号角,开启了新征程。
当天,全省16市同时举办农民戏剧展演月开幕式,五万余名农民演员与农民观众欢聚在一起,共同迎接自己的戏剧节日。
从扎根人民中汲取营养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都不能分割。”在启动仪式上,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的艺术家,和山东省文艺志愿服务团知名艺术家联袂演出。
北京京剧院京剧表演艺术家王蓉蓉,中国音乐学院男高音歌唱家丁毅等先后登台;省内艺术家于联华、阴军、高静、吕凤琴、陈媛、李新花、李保良、陈长庆等多位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为观众带来歌曲以及山东快书、京剧、吕剧、柳子戏、五音戏、山东梆子精彩选段,表达了艺术家们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也激励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热情“到人民中去”、从扎根人民中汲取丰富营养。
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阴军表演的《武松打虎》小段,不时引起观众会意的笑声。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我们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真正把根扎到人民中间,正是为了践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让我们的创作和表演能够文质兼美,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活动项目根据人民需求设计
在启动仪式前,省文联各艺术家协会早已经行动起来,重点对接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紧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根据当地文化实际和百姓需求,设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队省音协、省曲协、省杂协、省美协、省书协、省摄协、省影协、省民协分队,分别开展了“山东省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蒲公英’文艺培训项目——荣成合唱团项目汇报音乐会”、“到人民中去”——电影《音乐家》放映活动”等。“到人民中去”——2019山东文艺界5·23文艺志愿服务,也先后走进薛城、费县等地。目前,已经开展了23场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全省16市、大企业文联陆续开展系列文艺志愿服务,把艺术欢乐送到基层。
据统计,包括各县(市、区)文联在内的全省文联系统,将陆续举办582场次文艺志愿服务活动,预计惠及人民群众百余万人。
本次活动邀请到中国文联的知名艺术家与省、市、县艺术家和志愿者同台演出,四级联动,效果良好。省文联党组书记王世农介绍,“省文联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探索‘走下去,请上来’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努力做文艺志愿服务的先行者、引领者。”
探索建立文艺志愿服务新模式
启动仪式举行前一天,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来到寿光,为基层艺术骨干和爱好者开展了美术、书法、摄影、戏剧、舞蹈、音乐艺术培训。
在寿光市文化中心三楼京剧团排练厅,王蓉蓉为来自寿光市京剧团的演员们和市老年艺术大学等的京剧爱好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艺术辅导课。王蓉蓉在点评年轻演员的表演时,结合自己的舞台表演经历说,无论什么流派,都是兼收并蓄发展起来的,演员要学会吸收其他流派、其他门类艺术的长处,不仅要娴熟掌握表演技术手段,还要强化对人物感情的体悟和表达,同时要唱出时代感。
寿光市京剧团年轻演员梁文文演唱了一段《女起解》,王蓉蓉帮助分析后告诉她,发声不必刻意,以情带声,自然而然,“听起来会更甜美、更明亮。”市老年大学京剧青衣班老师高凤鸣很有感触,“这些高水平的艺术家,一眼就看出我们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又从气息、发声、吐字、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示范,无论专业演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受益良多。”
这样的愿望将越来越容易实现。据介绍,省文联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将面向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美丽乡村、居民社区、部队军营,通过“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探索建立文艺采风、文艺创作、公益培训、人才培养、文艺惠民“五位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