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环境,擦亮底色!莒县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城乡“旧貌换新颜”

小刘

莒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精致”“品质”为追求,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城乡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一座充满生机、活力四射、宜居宜业的生态名城正加速崛起。

提升环境,擦亮底色!莒县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城乡“旧貌换新颜”
(图侵删)

蓝天白云常相伴,绿水青山入画来。

一河清水、两岸绿色、三季花香、四季常青。“这几年,沭河的变化可大了,我几乎每天都来这里散步,景色太美了!”家住沭河畔的市民宋维方介绍。

沭河纵贯莒县南北76.5公里,流域面积1718.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流域面积的94%,是莒县人民的“母亲河”。谁曾想,多年前这里岸边乱石堆积、河水浑浊。“原先河水都成了褐色,河道也窄,河边都是杂草,平时没人愿意靠近。”作为沭河变迁的见证者,宋维方回忆,眼前的这番美景,放在过去他想都不敢想。从脏乱差到全县的“明星河”,沭河的蝶变之路是莒县深入开展河湖治理的生动缩影。袁公河、柳青河、鹤河等支流也进行了综合治理,实现了一河一湖皆是景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莒县坚持改革创新导向,推出“碧水积分”公众护水平台APP,通过“在线巡河+积分奖励”的方式,让群众巡河“有路可走、有奖可得”。

平台运行一年多的时间,吸引11.3万人参与,巡河24万公里,接收举报问题42件,收集意见建议986条。与此同时,莒县加大投入,切实抓好问题整改,共治理完成重点河道15条,创建10条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目前,全县建立起县、乡、村三级河湖长体系,落实各级河湖长1079名和312名河(湖)管员,建立起河长巡河、警长护河、河管员清河、无人机参与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彻底打通河湖管理“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了“河长治”。

环境就是民生。人居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也是底色。基础该如何提升,底色又该如何擦亮?

翻看民乐苑小区当年照片,路面坑坑洼洼,外墙脱落严重,暖气管道生锈,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等一系列问题映入眼帘。

“以前,一到雨季,我的心就悬着。大暴雨的时候,外边大下,里边小下。”回想老房子渗水的经历,家住民乐苑小区的陈学亮感慨不已。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莒县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作为提升城市品质、补齐城市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通过系统化组织、整体化实施、多元化参与、长效化管理扎实推进,全面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累计完成215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面积22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4万户次。

“现在我们小区入选了省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不仅道路进行了修缮,小区的环境好了,停车秩序也规范了。”陈学亮高兴地说,“现在我没事的时候就去小公园转转,住在这里舒心多了。”

小区里有公园,出门亦是公园。如今,公园入城,送绿到家,已成为莒县加快推进更多绿美游憩空间的真实写照。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城市绿地、街头公园30余处,莒州公园、文心公园、塘子遗址公园等公园广场8处。依托自然生态本底,沿沭河打造近2万亩沭河国家湿地公园,在沭东建成长38公里、面积2800亩的生态绿道。

“过去,莒县城区绿化量不足、绿化品质不够高,市民健身休闲难觅去处,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顽疾’,口袋公园、绿地的建设正是回应这一民生诉求做出的有效举措。”莒县住建局钱晓峰介绍。

城区环境整治提颜增质的同时,乡村面貌也按下了“美颜键”。

走进莒县洛河镇坊前村,只见房屋整齐划一,街道宽阔通畅,路旁绿树成荫,一幅充满干净气息的新农村景象扑面而来。村里建成了儿童乐园、文化广场、健身公园、公共绿地等,休闲时,坊前村的村民走出自家小院,纷纷来到休闲广场、公园散步健身。

观一隅而知全局。近年来,莒县从培育示范村、示范片区着手,从2017年开始,全县每年选择6—8个风貌特色鲜明、具备一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的村庄,予以重点推进,整合县直有关部门单位的政策、项目和资金向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倾斜,从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入手,完善与群众满意度、便利度等密切相关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筑牢根基,一个个小村庄变了模样,也让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目前,全县累计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5个、省级和美乡村26个、市级美丽乡村530个。

人居环境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直接体现。今年以来,莒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精致”“品质”为追求,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一座充满生机、活力四射、宜居宜业的生态名城正加速崛起。

——城市配套不断提升。持续优化城市路网结构,畅通交通“大动脉”,老城以“十纵十八横”为骨架,建成道路170余公里,新城以“十一纵十九横”为骨架,建成道路80余公里,一河两城,5座跨河大桥建成通车。今年以来,累计开工城建重点项目34个,完成投资约1.72亿元。其中,道路工程开工11个项目,续建项目7个、新建项目4个。

——居住环境持续改善。坚持把“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共开工建设安置楼3.6万余套,涉及9个乡镇街道80个村街。其中,已经建成交付3.1万套,10万多名群众喜迁新居,圆了“住楼梦”,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实现好转。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为主线,系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1—7月份,莒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62,优良率59.7%。设置31处乡镇出境监测断面,定期通报水质达标情况,落实超标应急措施。加强排查和流域巡查工作,2023年1—7月,预计将获得流域生态补偿资金1030万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栗晟皓 通讯员 史发启 报道)

中央气象台: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低,南方地区多降雨过程

德州两会丨王晓勇代表:持续发力三个品牌建设,体现乐陵担当

共筑校园安全——东营市育才学校召开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席会

三部门专项行动:起诉涉食药安全犯罪近万件

以长城为舞台 2024北京长城音乐会本周开幕

蓬莱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

公司突然发来重要通知!杭州女子先是心动,再是害怕!

城市更新,潍城区步步“精”心

新泰深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展开“机动式”巡察

全区首家!区光电子一级计量站获省级专项计量授权

两岸特教志愿者助力心智障碍青年融入社区

匈牙利外长: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重创欧盟竞争力

提升环境,擦亮底色!莒县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城乡“旧貌换新颜”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勃发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