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秋女
三毛师傅
问了好几位路人,终于找到这间位于老巷子深处的“三毛理发店”,一进店,年代感扑面而来,尤其是那把老式的理发椅,油漆斑驳,上面的垫子不知道补了多少次。三毛师傅拍拍靠背,说你们别看旧,扎实着呢,底座有两百多斤重。这把理发椅是师傅传给他的,要知道,三毛师傅今年75岁了,而这把椅子,则有八十多岁了。
75岁的三毛师傅穿着白大褂,头发焗得乌黑,腰背笔挺,精气神十足。他说自己坚持天天开门做生意,即便是过年,也就是年三十那天早点关门、大年初一晚点开门而已,平时六点半就到店里了。我说理发店一般不都等到十点左右才开门的吗?三毛师傅说那是做年轻人生意的理发店,来这儿的,基本是老人或者小孩,老年人起得早,有些晨练完了就绕到这儿剪头发,也有在隔壁早餐店吃了碗豆浆就过来的……
我问那您准备多久退休呢?三毛师傅刚想答,门开了,进来位大爷,点点头,也不说话,一屁股坐进那把比他年纪还大的理发椅。三毛师傅也不多问,操起理发剪就剪。剪完头发,三毛师傅拧了把热毛巾,敷在爷叔的下巴上,然后再涂上厚厚的一层刮胡膏,拿起一把雪亮锋利的剃刀,利落地刮起胡子来。大爷半躺着,眯着眼,一脸的享受。
刮好脸,大爷站起来,看我们几个好奇打量的眼神,解释说:“我原来是这儿的街坊,跟儿子住搬远了,今天是特意倒了两班车过来的,现在住的小区旁边的理发店都没有刮脸的,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给刮的,那个痛啊,还给我刮出血来!所以还是得认准三毛师傅啊。”
三毛师傅有些得意:“你看,我怎么能退休呢,不是我吹,全市没几个师傅有我这手艺的,做到做不动为止吧,都是老客,坚持吧。”
一碗荠菜饭
我很喜欢去那间门头很小的“菜饭骨头汤”小饭馆,一头扎进去,里面热腾腾的热气将眼镜都蒙住了。
“菜饭骨头汤”,特色自然是菜饭,雪白的米饭,绿莹莹的菜沫,暗红色的火腿,吃一口,有淡淡的荠菜清香。除了菜饭、骨头汤,还可以再配搭各色卤菜,有素鸡、大排、腊鸡腿、蹄膀、狮子头等,最低价的是13元组合:菜饭+骨头汤+素鸡,豪华版是26元组合:菜饭+骨头汤+蹄膀,菜饭和骨头汤都可以免费加。这价格,实惠得不像一线城市的物价。
这是一间夫妻店,没有雇工人,店里就老板和老板娘两个人,老板负责做卤味、炒菜饭,老板娘则点餐、端菜端饭、收拾桌子。饭点儿客人挺多,老板娘快人快语,动作麻利,眉眼间能看出年轻时的娟秀,只是神情有些郁郁,便是笑,也带着几分无奈。我们夸菜饭好吃,她才露出几分得意的神色,说这店要想开得长久,总归要有绝活。他们最初用的是传统青菜,但容易出水,炒出的菜饭黏糊糊的,试了很多种菜,最后才定下来用荠菜,一是荠菜不容易出水,炒成的菜饭粒粒分明;二是荠菜有种特殊的清香,大家都喜欢吃。说着说着又低垂了眉眼:“现在生意不太好做啊!”我看着人来人往的小店,说生意不是蛮好的?老板娘说也就勉强维持吧,不过我们还算好的,你看旁边那些商铺,有些都关了。
我想到进门时看见店门口贴着转租广告,老板娘说转租广告也就这么贴着,当初贴广告一是觉得生意不好,二是打算回老家陪陪儿子,儿子今年高三了,一直在老家念书,从小到大就没陪过他,想着最后一年了,每天给他做顿饭吃。结果儿子说,“小时候你们都没陪我,现在不需要了!”“谁不想在家陪着孩子,但在老家挣不到钱啊。”
“不过真关了的话还是舍不得,你看我这儿来来往往的,都是熟客,看见我贴着转租广告都劝我别关,说关了的话他们找不到这么好吃又实惠的地儿。房东也来跟我说,让我做下去,房租他给我减掉一点。”
有12个灶台的厨房
一间厨房有12个灶台,每个灶台都配了厨具、调料、一次性餐具,这不是哪间饭店的后厨,而是一间共享厨房。
我们到的时候,有位大叔正在切姜丝,他的动作并不是很熟练,显然平时并不经常做菜。他说准备烧碗红烧肉给儿子吃,外面买的太油了,也担心食材的品质和卫生,所以自己买了瘦肉来做。他的儿子因为白血病,在距离这间厨房几百米外的医院里接受治疗,化疗把一个大小伙子折腾得毫无食欲,难得说想吃红烧肉,做父亲的,自然要尽心尽力去满足。“希望他能吃一点,哪怕吃一口,也算没白烧!”大叔将烧好的红烧肉铲进保温盒里,盖好盒子,用外套裹住,往医院走去。
陈大伯是这间共享厨房的管理员,他说来这儿做饭的,大多是重症病人的家属。在这里,他看到过绝望,也见证过希望,重病面前,我们往往无能为力,但一份至亲至爱的人亲手烧制的热腾腾的饭菜,不仅能让病人吃得安心放心,能减轻家里一点经济压力,更让病人感受到家的味道、家的温暖,给病人家属带来些许慰藉。
这间厨房自开张后,一年365天,全年无休,陈大伯每天要等到晚上六点半才关门,有时来做饭的家属多,他会一直等到八点才关门。我们感叹陈大伯这样坚持真不容易,他淡淡地说,再难再不容易,坚持下去,总归是有希望的!
(本文作者职业为展厅空间设计师)
警方通报“王宝强被举报诈骗”:系民事纠纷,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
光模块盘中领涨,通信ETF(515880)涨3.3%,成交额超7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