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帅
什么是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正确“姿势”?近日,无锡政府工作人员给出一个具体的参考样本。
在无锡开店创业的李先生发现,店面所在的商业广场电容量不够用,天然气管道暂未接通,使用瓶装燃气又不符合规定,无法正常开张。于是,李先生找到政府咨询。
得知按正常途径解决李先生的难题,可能延误开店,政府工作人员没有拖延搪塞,而是“给我们10分钟时间解决”。与同事简单沟通后,当即给出折中方案,李先生暂时使用瓶装燃气,相关部门加速推进商业区接电、改管工作。
乍一看这件事情或许并不起眼,但正是工作人员设身处地的关怀让李先生感受到当地政府为民服务的热忱与效率,坚定了他在无锡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剖析整个过程,没有程式化处理,没有推诿扯皮,从中看到的,是真诚实意、用心用情去解决问题。“给我们10分钟时间解决”彰显出主动服务、高效服务的意识,折射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念,折中方案更是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又体现了敢于担当、灵活变通。
现实中,政府工作人员经常面对一些复杂问题、特殊情况,比如李先生面临的两难,往往没有现成的规章制度可供参照。作为执行政策的公务人员,他们的价值理念、处理态度和方式,成为破解问题、促进发展的关键。符合规定,属于职责范围,能否做到真办、快办;按规定办不了,能否讲清楚道理,帮助服务对象出谋划策;规定不合理,能否及时反馈,按照法定程度作出调整,这都对工作人员的作风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经历三年疫情的多次冲击,一些市场主体经营面临不少困难,亟待化解问题、提振信心。对于他们而言,一次热情优质的服务、一次高效快捷的办事,就有可能激励他们勇敢前行,甚至走出困境。相反,一次有意无意的“漠不关心”、一次不公平的处理,都会让他们心生退意。
再者,开小店,不是什么大的项目建设,不能直接带来大的经济创收,也不能直接带来可感可触的政绩。然而,这些林林总总的小店,这些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是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渠道,是一个地方经济活力的象征,更是检验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
可以说,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态度、解决问题的程度,是一面镜子,检验政府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认知水平、办事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各地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加强制度创新,且相互借鉴学习,制度政策和营商环境的趋同属性增强。这样的变化,让人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打个形象的比方,当所拥有“武器”相同时,谁先发制人、技高一筹,谁就可能在竞争中获胜。也就是说,当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等相同时,哪个地方政务服务人员主观能动性强、创新力强,市场主体就竞相涌入哪个地方。
今年以来,多地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可以预见的是,差别化政策待遇的空间越来越萎缩,精简审批许可等越来越成为各地的标配。
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务服务工作人员更是要知人冷暖、知人所想,因时因地因情因需,拿出更具针对性、创新性举措,切实解决市场主体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如此,一个地方才能释放磁吸效应,在营商环境的大比拼中胜出,赢得发展主动。
线路推介+展演洽谈,“境内外国人游山东”产品线路推介会在青岛
枣庄市体育局以思想能力作风建设新成果 推进群众体育生活满意度再上新台阶
“15元 斤回收小马宝莉卡,直播间论张卖”!揭秘直播间盲卡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