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还寒,在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各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枣农们开车运输原材料,安装大棚支架,大棚覆膜,一座座新建的冬枣大棚接垄连片,拔地而起。时下,走进下洼镇各村,总觉得是走错了地方。原先再熟悉不过的乡村路两边的枣园里,全是白花花的大棚,冬枣树搬进了“新房子”。
(图侵删)
“不要说一年没回来的下洼镇农民看着眼生,我都觉得惊奇。”下洼镇冬枣产业办公室主任刘荣昌说,“下洼镇的春暖式冬枣大棚面积,原来只有6500来亩,去年一年新建起8500多亩。”
“钢结构的,建设费用是2.3万元,政府拿1.3万元,剩下的1万元我们拿,还是政策垫资,分10年还给政府,太划算了。”曹家庙村党支部书记马宗明说,“棚建起来了,大家都想尽快把自家枣树嫁接成沾冬2号。”2021年,曹家庙村新建春暖大棚500多亩,使全村春暖大棚达到900多亩。2021年冬枣成熟期,正遇连续降雨,大棚里的冬枣受影响很小,这让村民更认识到设施农业的重要性。
冬枣大棚建起来后,下洼镇的枣农们更忙了。他们采用高接换头的办法,将自家的枣树,一棵棵嫁接成沾冬2号。沾冬2号最怕的问题之一是冻害,建春暖式大棚能解决这一问题,而且相对于冬暖式的来说,费用低。不仅如此,冬枣生产受天气影响大,尤其是进入成熟期后,太怕雨水,遇雨容易裂果,果裂了一年的投入、辛苦全白费了。现在的大棚棚膜,防风、防雨、防雹,防霜,棚内全年能给沾冬2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结出来的冬枣品质更好,冬枣提前上市,提高枣农的经济收入。2022年,下洼镇计划新建大棚12000亩。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姜斌 通讯员 贾海宁 李猛 报道)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勃发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